|
為進一步記錄兩江新區“解放思想、勇立潮頭”,爭當改革開放創新排頭兵,建設落實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的發展進程,紀錄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兩江新區2017年兩江杯紀錄新區紀實攝影大賽活動即日啟動,正式接受參賽者投稿,截稿日期為2018年6月30日。同時,2016年兩江新區攝影大賽評選已結束,最終成績已出爐,共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入圍獎100名。王維剛憑借一副《地下“彩虹”之歌》摘得桂冠。
地下“彩虹”之歌 王維剛 攝 兩江新區全面啟動2017“兩江杯”攝影大賽
據記者了解,本次大賽設有五大題材,分別是: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類;重要城市板塊、重大功能設施類;風景、地標、生態、人文類;基礎設施類;社會創新、社會治理類。
“我們預計在8月上旬,組織兩江新區采風拍攝活動,邀請組織各位攝影家、攝影愛好者參加?!?“兩江杯”攝影大賽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兩江新區紀實攝影大賽將分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入圍獎約100幅進行篩選。屆時將透過兩江新區官微、官博和攝影家協會,及時發布拍攝進展和優秀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參賽者需同時投遞電子版和紙質版兩種版本的作品,并標注參賽者個人的姓名、聯系方式、作品名稱和作品拍攝地。其中,電子版投稿地址為liangjiangxcb@163.com;紙質版投稿地址為:重慶兩江新區金渝大道66號金山大廈408,郵編401120,兩江新區宣傳部(收)。凡單獨投遞其中一種版本的作品不具備參賽資格,投稿時間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
另外,這次比賽的一大亮點是擴大了投稿面。除了攝影家專業拍攝,還增加了群眾隨手拍攝、職工日常紀錄拍攝的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在全社會征集涉及兩江新區題材的攝影作品,豐富新區歷史紀錄和文化宣傳形式,多角度展現兩江新區的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風貌。。
兩江新區作為中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是重慶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樞紐和核心區域,兩江新區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的過程,也是工業化城市化和內陸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的過程,城鄉面貌變化巨大,為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提供了紀錄歷史紀錄兩江的豐厚素材。大賽組委會有關負責人希望,參賽者能積極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多個方面入手,用多元的方式展現兩江新區的各個方面。
2016年紀錄兩江攝影大賽結果公布
與此同時,“2016‘兩江杯’兩江新區紀實攝影大賽”已落下帷幕。由重慶攝影家協會、新浪網、兩江新區宣傳部組成的評審團,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參賽作品進行了認真評鑒,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10名、入圍獎100名。
經過數輪篩選,由王維剛拍攝的《地下“彩虹”之歌》摘得本次桂冠,閻志勇拍攝作品《璀璨江北嘴(組照)》、平凡拍攝作品《萬家燈火》獲二等獎,而曾華的《果園港》、潘光俠的《兩江之夜》、袁抗帝的《照母山濕地》獲得三等獎。
重慶市攝影協會秘書長彭敏表示,本次比賽的作品視覺角度多樣,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兩江新區7年來的發展。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鐘桂林的《機器人焊接生產線》組照,他認為這是一種通過攝影活動,從而吸引更多新型產業入住兩江的良好宣傳方式。
重慶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王濤表示,他非常欣賞本次的一等獎參賽作品《地下“彩虹”之歌》。他認為這張拍攝角度獨特的照片,令人過目不忘,且寓意深刻,展現了勞動人民對兩江新區發展的貢獻。
新浪重慶的策劃總監庹建偉表示,兩江新區攝影大賽堅持舉辦了6年,為兩江新區的發展留下了客觀、真實的影像資料,也是重慶的發展,中西部發展的縮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據悉,比賽從去年7月正式開始征稿以來,吸引了社會各界攝影愛好者及專業攝影工作者踴躍投稿。截止到征稿結束時間,大賽組織方共收到攝影愛好者參賽作品700余幅。
大賽組委會負責人提醒,2016年攝影大賽獲獎作品領獎時間為2017年8月15日至月底,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8:00,節假日除外。領獎地點為兩江新區管委會(汽博中心金山大廈)408室,需帶本人有效證件,逾期作廢。咨詢電話:023-63415327。
(記者 冉雨琳 劉春雪)
附件下載:2016“兩江杯”兩江新區紀實攝影大賽結果
來源:兩江新區官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