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船重橋葡萄基地采摘
銅鑼山礦山公園礦坑美景
石翔柚子
近年來,石船鎮堅持“以旅帶農、農旅互動、城鄉一體”發展理念,將小城鎮建設規劃、鄉村旅游規劃、村莊規劃與“一園兩帶三基地”產業規劃相結合,既凸顯民生又注重產業發展,既突出規模又打造特色亮點。
尤其是積極打造“一個國家礦山公園”、“銅鑼山休閑旅游帶、明月山伏季水果帶兩個產業帶”、“石翔柚子、麻柳西域風情園休閑觀光、隆生循環農業三個基地”,力爭把石船建設成都市休閑、觀光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建“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格局 雖然告別了桃花的粉、李花的白、櫻桃的紅,石船鎮卻迎來了一年中最有“盼頭”的季節。在這里,有個遠近聞名的“伏季水果帶”,種植了江安李、脆紅李、香水桃、雪青梨、五星枇杷、歪嘴櫻桃、柚子等多種伏季水果,種植面積6000余畝,年產量9600余噸,以其果大多汁、鮮嫩味甜的美味口感以饗世人,重慶新聞,年產值可達6720余萬元。 去年,石船鎮舉辦了葡萄節、柚子節等一系列鄉村旅游季活動,前來體驗采摘、游玩的游客再創新高,多達10萬人次以上。鄉村旅游業已成為促進和帶動石船鎮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長點。 如今,以傳統農業為核心,石船鎮正大力培育和引進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質量效益好的現代農業企業,并以賞花、采果、休閑為重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花海果鄉·開放石船”。 據悉,石船鎮將在今年進一步擴大明月山伏季水果帶產業規模,提升農產品品質,啟動品牌認證建設,申請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檢驗認證和商標注冊,全新包裝打造重橋葡萄、勝天雪青梨、石翔柚子、元邦魚翅瓜、旭捷血橙等優質農產品,大幅提升農產品效益。 截至去年底,石船鎮已多方籌資1600余萬元,新增流轉土地604畝,完成元邦農業、隆生農業、錦程半島、旭捷農業、普吉灣等14個農業項目的升級改造,“一村一品”的格局基本形成,特色農業品質進一步提升,規模進一步擴大。 創“一坑一景”的礦山生態公園 石船鎮關興、石壁、天坪地區位于銅鑼山山脈中段,是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二條山脈,山內富含煤、鐵、石灰石、硅石、天然氣、礦泉水和鋰、鈹等10余種礦藏。近20年來,由于碎石開采,銅鑼山地區形成了39個共4000余畝的廢棄礦坑。 如何把這些廢棄的礦坑“變廢為寶”?2011年,石船鎮把銅鑼山礦山公園項目作為鄉村旅游工作重心,擬構建一個集文化創意、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生態農業、礦坑酒店、智能養老為一體的觀光度假目的地。 2015年4月,渝北區政府與北京東方園林公司正式簽訂了銅鑼山礦山公園生態治理項目意向協議,銅鑼山廢棄礦山治理項目已由市國土局上報國土資源部,爭取納入國土資源部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示范工程。2015年4月25日,全市首個地質資料博物庫項目于石壁村進場施工。 據介紹,銅鑼山礦山公園將打造“3+1”產業集群,即1個風情小鎮和文化創意、臨空農業、高端智能養老3個產業集群。同時,39個礦坑還將實現“一坑一景”,即針對不同的礦坑,結合現代生態技術,發揮不同的創意。有的建成礦坑公園,有的發展攀巖、探險等戶外運動,有的打造成為兒童樂園或礦坑藝術主題度假酒店,形成礦山生態創意帶。 可以預見,這個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坑將逐步蛻變為帶有濃郁“中國風”的美麗風景。屆時,礦坑周邊群山連綿,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品茶,冬可觀雪,礦山遺址與四周自然山水林木融為一體,美不勝收。 目前,石船鎮正堅持公園的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總體開發,力求將礦山公園打造成全國礦山治理的標桿、城鄉統籌的示范和臨空都市生態旅游的新名片。 【名勝古跡】 南宋洪水題刻 題刻位于石翔村灰樓灣長田坎的石壁之上,全文為:“丁亥寶慶三年六月初七水長,初八高至水作”。題刻文字楷書,豎行,計4行共19字,其字形不甚工整,石刻面積約為3平方米,為重慶地區現存的古代特大洪水標記。記述文字左側下20厘米處,有一水位標記,刻制3條平行線,上題“水作”2字。 鄉間寨堡
鎮域內的鄉間古寨堡較大的有4座。重橋村的太洪寨離場鎮3里,馬鞍村的石龍寨離場鎮8里,鳳翔村的鳳翔寨離場鎮10里,天坪村的天坪寨離場鎮20里,還有民利村的游家寨等。近者于御臨河岸,遠者于群山之巔。 線路推薦 1 渝長高速魚嘴收費站下道兩江大道石船 2 重慶繞城高速龍興收費站下道(向右)兩江大道石船 3 綠夢廣場轉盤渝鄰高速重慶繞城高速龍興收費站下道(向右)兩江大道石船 文/詹米璐 王彩艷 圖片由渝北區石船鎮政府提供
|